首 頁  >>  新聞資訊  >>  企業動態  >>  萬次試驗 納米分離技術終成功

                                                                            萬次試驗 納米分離技術終成功

                                                                                    萬次試驗 納米分離技術終成功 我國現已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這項技術的國家

                                                                                    吉林市有這樣一位女性,在知天命之年研究起了從未涉足的科技領域,因進行無數次的研究、試驗,把家里的房照抵押給銀行進行貸款,使原本衣食無憂的家,近乎傾家蕩產。她,就是吉林市金賽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金淑杰。在她的堅持和努力下,金淑杰和她的團隊研制的“中空纖維納米級分離膜”(簡稱納濾膜)終于試紡成功,使我國成為繼美國、德國之后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這項技術的國家。


                                                                            緣起>>從一個習慣開始關注水質

                                                                            在吉林市金賽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車間里,58歲的金淑杰將裝滿自來水的注射器用右手注入手中的納濾膜上端,用左手捏住納濾膜下端。瞬間,細小的膜壁上滲出一滴滴晶瑩的水珠,這些水珠就是富含微量元素、可以直接飲用的納濾水。成千上萬根中空纖維級分離膜集束制成的凈水器僅有拳頭般粗細,自來水經過這樣的凈水器就成為凈化水。

                                                                            說起她如何與這項研究結下了不解之緣,還得從她的一個習慣開始。金淑杰和許多家庭主婦一樣,每次用水前,總要先把水龍頭里面的陳水放一放再接到水壺里燒開了飲用。不過,身為高級工程師的金淑杰,憑著職業的素養告訴她,這樣做更多的是解心疑,并不能真正解決飲用水安全的問題。理想狀態的飲用水是讓水有足夠高的純度并保留了對人體有益的常量和微量元素。

                                                                            上世紀90年代中期,金淑杰在吉林化纖集團公司擔任技術中心主任。在一次技術攻關中,金淑杰了解到,當時國外已采用了一種新的水處理技術——納濾膜技術。之所以叫納濾膜,是因為這種濾膜上的孔徑是納米級的。它的非凡之處在于通過它的過濾污水可以達到零排放,而經過它過濾的自來水則可以達到人們期望中的理想狀態。她還發現,納濾膜在工業生產、醫藥衛生、民用等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而當時我國對于膜分離技術的研究,還處于實驗室階段。金淑杰冒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讓膜分離技術走出實驗室,盡快實現膜產品的工業化。


                                                                            艱難>>為籌經費將房照抵押銀行

                                                                            2000年,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金淑杰成立了一家科技型民營企業——吉林市金賽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而事實上,公司是在四間打通的車庫內。

                                                                            據了解,金淑杰和她的團隊要研制的產品名叫“中空纖維納米級分離膜”,也叫納濾膜。這種膜的每個孔壁,直徑最大不能超過一根頭發絲的千分之一。整個紡膜過程,對產品性能有影響的參數竟有1200多個,把1200多個參數進行排列組合,要試驗的次數將是個天文數字。而每次試驗,都意味著原料的投入和資金的支出。很快,企業的資金和國家的扶持款已花費一空,但試驗仍不見任何成果。2003年,為了籌集試驗資金,金淑杰把家里的房照抵押給銀行進行貸款。當銀行工作人員和評估人員來到她家時,金淑杰的老母親哭著對她說,“孩子,錢要是還不上,咱們住哪兒???”


                                                                            成果>>填補了我國膜領域的空白

                                                                            即使面對這樣的抉擇和困難,金淑杰和她的團隊仍然在堅持著和努力著。在做了上萬次實驗后,2004年9月,金淑杰和她的團隊自主研發的“PES——A中空納米級分離膜”終于試紡成功,一次性通過了國家權威部門的鑒定。使得我國成為繼美國、德國之后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這項技術的國家。

                                                                            金淑杰說,驅使她這樣執著的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做人要有良知,當時,中空納濾膜作為高科技項目在國家立項后,國家已無償投入了180多萬元的科研經費,雖然實驗遇到了一個又一個困難,但無論如何也不能半途而廢;另一個是做人要有擔當,作為一名國家培養出來的高級知識分子,要把推動國家的科技進步作為己任,不能眼睜睜看著國外的專利技術壟斷國內市場而無動于衷。

                                                                            短短幾年間,金淑杰創辦的企業已形成年產20萬平方米納濾膜的生產能力,注冊資金也由最初的30萬元增至1000萬元,總資產達到了5000萬元,作為生產納濾膜的生產基地,為我國的納濾膜行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點擊次數:1157  發布日期:2013-03-01  【打印此頁】  【關閉
                                                                            ?
                                                                            av啵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