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電話:0432-65079515
公司地址:吉林市高新區日升路89號
吉林市有這樣一位女性,本已辦理了病退手續,卻在知天命之年研究起了從未涉足的科技領域,使原本衣食無憂的家,因進行無數次的研究、試驗,而折騰得幾乎傾家蕩產。她,就是吉林市金賽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共產黨員金淑杰。
上世紀90年代中期,金淑杰在吉林化纖集團公司擔任技術中心主任。在一次技術攻關中,金淑杰對膜技術這一全新領域產生了極大興趣。她發現,納濾膜在工業生產、醫藥衛生、民用等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而當時我國對于膜分離技術的研究,還處于實驗室階段。金淑杰冒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讓膜分離技術走出實驗室,盡快實現膜產品的工業化。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已經從單位病退的她,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籌資30萬元,聯手成立了一家產學研合作的科技型民營企業,得到了國家和省、市科委的重視,并劃撥了專項資金。
她們要研制的產品名叫“中空纖維納米級分離膜”,也叫納濾膜。這種膜的每個孔壁,直徑最大不能超過一根頭發絲的千分之一。試驗膜產品的過程叫紡膜,紡膜就像在紡機上紡纖維一樣,物料的配比和濃度、加工時的溫度、織機的拉伸速度等,都是影響產品性能的參數。整個紡膜過程,對產品性能有影響的參數竟有1200多個。稍有數學常識的人都知道,把1200多個參數進行排列組合,要試驗的次數將是個天文數字。而每次試驗,都意味著原料的投入和資金的支出。很快,企業的資金和國家的扶持款已花費一空,但試驗仍不見任何成果。
當時試驗已經進行了兩年多。由于看不到希望,最初的幾個合伙人紛紛提出撤離,一時間金淑杰陷入了兩難境地。擺在金淑杰的面前有兩條路:要么向上級遞交一份報告,說明情況,宣布試驗失敗,企業解散;要么咬咬牙和剩下的幾個人堅持下去。從不認輸的金淑杰選擇了堅持。她和剩下的幾個合伙人,每月從退休金或者生活費中拿出一部分錢,購買試驗用的藥品和原料。為了籌集試驗資金,金淑杰先后3次把家里的房照抵押給銀行進行貸款。這樣的堅持和努力又進行了近兩年,2004年秋,她們研制的“中空纖維納米級分離膜”終于試紡成功,一次性通過了國家權威部門的鑒定。評審專家認為她們制造的納濾膜,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了國際水平,使得我國成為繼美國、德國之后,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這項技術的國家。
現在,公司已建起了年產20萬平方米的分離膜生產線,產品廣泛應用于生物醫藥、食品工業、家用水凈化、工業污水處理等行業。由企業自主研發的“PES-A中空纖維納米級分離膜”以及無菌膜等重大科研項目,獲得多項國家發明專利,被國家科技部、經貿委分別列為“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創新基金重點支持項目”和“高新技術創新項目”。實習生 王海洋 記者 王曉英來源:中國吉林網
咨詢電話:0432-65079515
公司地址:吉林市高新區日升路89號